
煤气通常含有CO
中毒机理是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高20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极易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红蛋白丧失携氧的能力和作用,造成组织窒息。对全身的组织细胞均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大脑皮质的影响最为严重。
CO浓度及其症状
CO浓度0.02%:2-3小时有轻度头疼。
CO浓度0.04%:1-2小时有头疼恶心、2.5小时至3小时头后部出现疼痛。
CO浓度0.08%:45分钟出现头疼、恶心、呕吐、2小时失去知觉。
CO浓度0.16%:20分钟出现头痛、恶心、呕吐、2小时既能死亡。
CO浓度0.32%:5-10分钟出现头痛、30分钟既能死亡。
CO浓度0.60%:1-2分钟既能出现头痛、10-15分钟死亡。
CO浓度1.28%:1-3分钟间死亡。
煤气中毒的抢救和急救固然非常重要,是减少事故伤亡,挽救生命的重大措施。但是,解决煤气中毒事故的根本途径还是预防煤气中毒。
企业应定期检修设备、排查隐患,防止煤气发生炉及管线泄漏。 加强设备密闭和作业场所通风,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车间配备相关报警设备。 制定操作规程并严格按规程组织作业,在一氧化碳高浓度区域,要落实监护措施。作业前,要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如需动火作业,则应办理动火作业证,并由专业人员监测一氧化碳含量,确保在安全的范围内作业。 企业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普及自救和互救知识。 作业人员进入危险区作业时,要做好自身安全防护。 有明显神经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严重贫血的人员及年龄较大的人员,不要在易产生一氧化碳的岗位上作业。 采用煤炉取暖的作业场所值班人员,需警惕一氧化碳聚积引发中毒,夜间值班人员必须严格按要求取暖。 救援人员进入一氧化碳浓度较高的作业场所时,应使用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并携带一氧化碳报警器,穿上防护服。 发现作业人员中毒后,应将其移离中毒现场至空气新鲜处,松开其衣领,使其保持呼吸畅通,并注意保暖。有条件的应尽早给予吸氧。经现场急救处理后,应将中毒人员迅速转送至有高压氧治疗条件的医院。